阅读历史 |

第九十六章 坚定而忠诚的苏禄王国(1 / 2)

加入书签

1732年10月15日,苏禄王城,高安。

在南洋地区的诸多大齐藩属国之列中,多为齐国于数十年前先后扶持建立的汉人王国,通过持续不断地移民和开拓,渐渐成势,逐步确立了对当地土人的武力优势,并跟随齐国的脚步,征战四方,对外殖民扩张。

但其中却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土著藩属王国,那便是占城王国和苏禄王国。

不过,占城王国千年以来通过安南多多少少沐浴了几分华夏文明,而且受齐国影响,早已从此前信奉的婆罗门教转为佛教,并且与齐国安南总督区和河仙王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形成交融互通的状态,使得该王国变得几乎与汉人王国无异,完全融入了齐国主导的南洋宗藩体系。

而苏禄王国自15世纪中期受到来自于阿拉伯和印度的真神教商人的影响,开始逐步接受并全民信奉真神教,还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并延续数百年之久。

众所周知,齐国在经略和征服南洋地区以来,对真神教一直都采取的是极力打压和限制的策略,试图将真神教从该地区彻底排除在外。

为此,齐国不惜以强迫修改教义、血腥杀戮、毁坏真神庙以及征收特别人头税的方式,来“矫正”当地土人的宗教信仰,以逐步消除真神教的影响力。

而苏禄素丹王国却是一个信奉真神教的国家,更是处在苏禄群岛这片海上战略要地的位置上,毗邻吕宋,连接婆罗洲,沟通香料群岛。按理说,齐国早应出兵将其覆灭,夺其地,掠其民,将之变为齐国的海外领地,如同南洋地区诸多土邦王国一样,使其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然而,苏禄王国却因为九十多年前与齐国太祖皇帝及其建国者结下了一个善缘,而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将整个王国紧密地绑定在齐国身上,不仅未遭到任何打压和限制,反而获得了齐国不遗余力的扶持和帮助,国土面积也从仅有的数百座小岛,扩张至婆罗洲东南一部,成为一個颇具影响力的地区国家。

苏禄自知真神教受到齐国的忌惮和压制,于汉兴年间,在齐国政治顾问的指导和帮助下,采取了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开始逐步推进整个王国的世俗化改革。

随后,苏禄王国又在新制定的国家大诰中删除了真神教为苏禄国教的规定,允许国内百姓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在国内法律体系中,废除了真神教法规,并且以齐国律法为蓝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等诸多法典。

苏禄王国还在齐国顾问的建议下,建学校,办教育,规定学校必须加强非宗教的专业知识教育,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齐国科学技术文化和思维方式。

绍宁十年,苏禄还进行了语言文字改革,用汉语代替阿拉伯字母,籍此彻底融入华夏文明。

在社会生活习俗上,苏禄也陆续废除真神教的各种陋规,提倡男女同样,妇女不戴面纱,抛弃部落时代装束,鼓励着华夏衣冠。

近二十多年来,苏禄王国政府还陆续还关闭了一些真神教宗教设施,废除宗教称号,废除真神教历而采用齐国皇帝年号和传统华夏农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禄王国的世俗化改革逐渐深入人心。曾经充满神圣气息的真神庙,如今已变为一个纯粹的宗教祈祷和心理慰藉的场所,不再成为控制子民内心信仰的专属工具。

在苏禄百姓的心中,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关注神学教义,而是开始重视商业化的价值体系。虽然还是有许多信仰虔诚的人,但他们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在日常宗教洗礼时还不足以填满那些真神庙的庄严建筑。

在苏禄世俗化改革的时代,神圣的祭坛和飘逸的长袍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文化,丰富多样的商品、熙攘的市场,以及疯狂的消费者。

人们开始对于自我财富的扩张、物质积累念念不忘,而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开始逐渐漠然。

在这种略显浮躁的气息中,记忆中的神圣之地已经逐渐在苏禄百姓的意识中淡化。

经过齐国持续数十年的改造和深度影响,苏禄王国已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世俗化,成为诸多真神教国家中的一个异端。

更不消说,苏禄夹在吕宋、卫、齐等几个汉人国家之间,彼此经济文化交融互通,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使得国中存在大量的汉人移民和混血后裔群体,正在逐步将这个小国演化成准汉人国家了。

在政治和军事层面,苏禄王国也是一切唯齐国马首是瞻,紧跟齐国的步伐。

在齐国尚未正式建国时,苏禄便主动派出军队跟随当时的汉洲军进攻西属菲律宾殖民领地--当然,此举不乏有借机对西班牙人反攻倒算的目的。

在齐国的历次对外战争中,苏禄王国皆坚定地跟在齐国身后,虽然国小力弱,军队规模不大,但都派出了相当数量的精锐新军,与齐军相携作战。

日本、安南、柬埔寨、亚齐、锡兰、孟加拉、印度、波斯以及埃及,苏禄王**队几乎场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