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二章心怀感恩(2 / 2)

加入书签

大窟窿。

李氏想起后院花圃的惨状,也没了语言。

国公夫人下手实在有些狠,两辆马车都塞得严严实实,还有些意犹未尽,恨不得把胡家后院的花圃统统搬回京城才是。

“娘,你收好了,我还得让爹拉些泥土回来,把花重新种上。”

富贵人家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钱财了,珍珠耸耸肩,其实她也不缺,她笑笑,把银锭子放回匣子里,起身出了房门,找胡长贵去了。

李氏安了心,不再纠结银锭子的事情,把红木匣子塞回了炕柜里了,锁上大锁,出了房门忙活别的事情去了。

珍珠在胡长贵的帮助下,忙了一个下午,才把花圃重新弄好。

她坐在屋檐下,伸了个大懒腰,招呼鸽棚上的大花,大花从庆明府飞回来了,她还没来得及看信。

取下它脚踝上的信管,给大花抓了把玉米,这才看起信来。

看完内容,她的脸不由扬起了笑容。

赵大那厮被鯪州知州与唐齐荐逼得进退维谷,庆明府算是他的大本营,赵家在庆明府的产业涉及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大亦不能轻易退出庆明府,如今,双方对持着,当然,吃亏的肯定是赵家本身。

呵呵,活该,如果不是他们心思歹毒,利用女人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也不会落得今日的下场。

仗着有钱有势,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她顶着镇国公侄女的头衔,他们照样敢掳,可想而知,平日里,赵家的行事是如何嚣张跋扈。

这种横行霸道的江湖帮派倒台了最好。

珍珠气气哼哼,三番两次被他们追捕掳掠,不单害得身旁的人受伤,连她自己亦被打伤,最可恨的是,她现在出门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又招惹上了他们的人。

这都快变成她的心里阴影了。

灭了赵家兄弟,才是大快人心。

唐齐荐的内宅大权,被崔玲林重新掌管起来了,自从十二姨娘与七姨娘被赶出府后,后院年轻的姨娘都开始蠢蠢欲动,八姨娘与十一姨娘拦了唐齐荐,一同跪求离去,唐齐荐大怒之下,各踢了一脚,让她们滚蛋。

八姨娘与十一姨娘离开后,剩下的姨娘开始有样学样,才过了一个月,唐府的十二名姨娘,仅仅留下了三人,这三人都是年纪略大或者家中无人,没有去处,才留了下来。

唐齐荐气得爆炸,他一直没放弃寻医问药,找遍了鯪州最有名的大夫,每日汤药不断,结果依然毫无作用。

崔玲林重掌大权,不再似从前那般软弱,开始慢慢整顿起内宅,发卖了几个上串下跳扒高踩低的婆子,敲打了几个油嘴滑舌懒散度日丫鬟,再奖励几个勤快能干忠厚老实的仆人,唐府的风气很快改善了不少。

有仆妇跑去跟唐齐荐告状,唐齐荐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他哪里耐烦听这些,加上府里的妾室都跑得差不多了,老妻没有添乱,还能在这个时候管理起内务,他心里还是有两分感触的。

唐齐荐的态度,让一众心存侥幸的仆妇慌了神,唐府的内院要变天了,崔玲林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软弱可欺的可怜正室了。

珍珠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不枉她千里迢迢跑过去一趟,罗璟姨母自身能立起来,是最重要的,外人的帮忙始终有限,自强自立才是根本。

……

五月,开始进入夏季。

太阳渐渐变得炽热,人们都换上了轻薄的单衣。

女学校舍的建设依旧一片忙碌。

吕素青扶着大腹便便的阿云娘在绿荫小道上散步。

阿云娘的产期就在这几日,大夫交代没事多走动走动,以免生产时体力不支。

吕素青母女三人一直在杨秀才家住着,一则,胡家已经定下了她作为女学先生,二则,阿云娘快生产了,到时候,吕素青可以帮着伺候月子,三嘛,她们是卖了章远县的房子才凑够了盘缠到望林村。

所以,如若吕素青没能留在望林村做女先生,那只能带着两个女儿回乡投靠族人,寄人篱下的讨生活了。

“校舍建得真快,柳工头说,再有个五六天,就差不多了,到时候青姐你们就可以住进去了。”阿云娘笑着说道。

吕素青眼中透出喜色,她如今和两个女儿挤在阿云的小房间里,虽然有床有炕,足够她们母女栖身,可毕竟不是自己的屋舍,总归有不方便的地方。

能在望林村安定下来,她心怀感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