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9章 杨东的规劝(1 / 2)

加入书签

“张组,我先带孙导出去。”

杨东朝着张凯开口示意,然后拽着孙干江离开董春华办公室。

“唉唉唉,杨东,你别拽我啊。”

“不,不是,你们省纪委不能冤枉人啊。”

“杨东,唉,杨东。”

孙干江发现杨东的力气是真的大,直接把他生拉硬拽到外面去了,然后就一路奔着他办公室楼层走去,也就是四楼。

牛教授在后面跟着,眼中也是满满的惊讶。

他也认出杨东来了,当年杨东在吉江大学文学组,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是文学院的学生会的高层。

现在几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竟然已经在省纪委工作了?这次回归母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学院的院长给双规了…

可以说,真的是令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不过对于杨东把孙干江带出来,他还是很满意的。

孙干江不能这么明火执仗的和省纪委对峙,这样实在是不好。

也幸亏杨东在这里,才把这个麻烦给解决掉了。

杨东拽着孙干江,回到他的办公室,然后等牛教授进来之后,把门关上。

“孙导,您刚才太鲁莽了。”

杨东脸色一板,朝着孙干江开口。

别说,杨东穿着这一套纪委工作服之后,还真有一套气质。

孙干江望着杨东,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想着当年的学生,如今都成了省纪委的干部了。

“不是,杨东啊,你不了解情况。”

“老董绝对不是什么贪污分子啊,他家里很清贫的,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啊。”

“我们对老董的人品,可是信得过啊,他还是吉江大学的教授啊,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上个月省教育系统开大会,牛副省长还夸过老董。”

杨东耐心的听着孙干江的话,他知道孙干江既然觉得省纪委冤枉人,肯定是有他的那一套认定想法,这个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等到孙干江说完了这番话之后,杨东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孙干江的面前。

“孙导,您听我说,省纪委代表党委,代表组织,也代表纪委的公正性和严格性。”

“您说省纪委冤枉了董春华,这一点,我可以告诉你,肯定不会。”

“如果董春华持身自正的话,怎么可能被省纪委抓住把柄?”

“我知道您和董春华是同学,关系也很好,但这不能成为您为他开脱,包庇他的理由。”

“省纪委如何办案,如何裁量,这是省纪委的事情,外部因素不要干涉。”

“至于您说牛副省长如何夸奖董春华,那是教育系统的事,牛副省长又不是纪委干部,他不了解情况,也很正常。”

“我也在这里和您表个态,如果纪委对董春华的实际调查当中,真的存在一些误会的话,我也会及时的干涉纠正,但如果没有,请孙导理解和支持我们省纪委的工作。”

杨东知道一味的规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是要让孙干江清楚和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一些希望,不要让他继续这么纠结。

万一真的把省纪委给惹翻了,到时候再把孙干江调查一番,那就不好了。

人心隔肚皮,即便孙干江是自己大学时代的辅导员,也没办法确定他就是好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孙干江也是个贪污犯的话,岂不是把他自己搭进去了?

或者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面,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最后来一个党内警告,那就犯不上了。

“是啊,我说老孙啊,人家小杨说的没错,省纪委自然有一把尺子,你跟着操心什么啊?”

“小杨能够过来参加行动,说明小杨在省纪委的地位也不一般,肯定能帮得上忙,如果老董真的有被冤枉的地方,小杨绝对不会不管的。”

“不管怎么说,人家小杨都是咱们吉大的学生,咱们才是自己人。”

牛教授在一旁开口,也跟着劝孙干江。

孙干江闻言除了苦笑着摇头叹气之外,还能说什么那?

事实上他也知道被省纪委双规带走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出来的可能性,基本上罪名都已经落定了。

但是他身为文化人,身为知识分子,如果不能做到待人以诚,对自己有恩的人尽心尽力,自己还能叫人吗?

若是为了省纪委的出现,就退缩不前,也不敢替董春华说句公道话,畏惧了权势,他以后还如何教书育人?

这是他的执念,也是他这个知识分子的‘愚蠢的风骨’。

“小杨,你这几年发展的不错吧?都进了省纪委了?”

“唉不对啊,你之前不是在灵云市吗?”

“我记得关木山还打电话和我,问过你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