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携酒上青天30(3 / 6)

加入书签

只得等明年的潮热了,对此陈烈酒郁闷得很,他怎么就怀不上呢?!

明明大夫都说他的身体很健康,潮热也很规律,是最容易受孕的体质。

结果还不如盛云锦,人家还不是正常的潮热都怀上了,还生下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崽,就他这么多年,连个动静都没有。

许怀谦找人在灾民里到处打听,没过多久还真找到两个会给牛配种的人,都是以前的牛贩子,因为水灾,牛不是被水给冲走了,就是给溺死了,他们也失业了。

现在能够帮许怀谦养牛,两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许大人放心,最多明年开春,我们一定让许大人这一批牛中的母牛都怀上。”

“注意一下,我要知道它们生下来的牛犊都是跟什么牛□□出来的,要是干得好,分你们一两头牛也不是什么难事。”许怀谦知识面也不是那么广,来到这个时代,对现代的好多知识都模糊了。

只记得好像黄牛和牦牛杂交可以得到一种犏牛,这种牛不仅比黄牛的力气大,也更容易驯服,还能在平原生活,可以说是集黄牛、牦牛的优点为一身。

不过,记忆太模糊了,许怀谦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对的,只能让两个牛贩子实验着来。

“好好好。”这点小事对两个牛贩子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两人一口应下,照顾他们“失而复得”的牛去了。

许大人可是说了,只要他们照顾得好,就能分到一两头牛,只要他们有了牛,不管这牛是公牛还是母牛,他们就有法子慢慢恢复以前的家业,这生活有了奔头,干什么都有劲了。

许怀谦见他们干得还挺认真负责,也就没有去管他们了,转而和陈烈酒忙碌起这羊毛作坊的事来了。

由于陈金虎可是带了几十车的羊毛过来,许怀谦也不客气,直接给整个灾区每个帐篷都发了一袋羊毛。

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在帐篷里洗羊毛挑羊毛梳羊毛,没有铁梳就用木梳等一切能够用到的梳子,最后加捻没有那么多纺织机,就用手捻。

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大。

他们在筷子上串两三枚铜钱,做成一个捻杆,然后一手将羊毛撕开搓成条缠绕上面,转动捻杆,待捻杆自己转起来后,就可以扯着羊毛慢慢撕,不一会儿捻杆上就有成型的羊毛线了。

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羊毛,棉花、丝线、别的其他动物毛都可以。

许怀谦和陈烈酒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加工方法,两人稀奇得不得了,在会捻线的妇人帐篷里待了好久,什么也不干,就看她们捻线了。

“大人,你看这样行吗?”被这对夫夫目不转睛地盯着,妇人压力也大,一团羊毛叫她没一会儿就给捻成线了,从捻杆上取下来毛线团双手递给许怀谦看。

“行啊。”许怀谦看着直接就是一团的毛线的线团颔首,“怎么不行。”

“以后每个帐篷只要出一团这样的毛线,”许怀谦拿着她们给他的毛线团,报了一个数,“一斤五十文。”

“五十文?!”帐篷里的妇人被这个价格给吸引到了,价格这么高?

要知道,把羊毛做成毛线麻烦是麻烦了些,可他们这一个帐篷的人,每个人都出一份力的话,也就十来天的功夫就能把一麻袋羊毛给纺成线。

一麻袋羊毛至少都有二十斤,洗去杂物再挑挑拣拣下来,纺成线大概还有个十二三斤的样子,再不济,二十斤羊毛纺成十斤羊毛线是有的。

这样算来,她们一个帐篷十来天的工夫就能纺出五百文钱来,一个月就是一两五百文钱,没准二两银子都有。

她们一个帐篷住二十人,按照最少的算,一个月都有两百文至三百文的工钱了。

一月三百文这个工钱,搁在她们盛北没有被淹没以前,只有那种纺织作坊里的工人能够拿到。

平时去给当下人,接些洗洗缝补之类的活,也就只有一两百文左右,天寒地冻的,做那些拆拆洗洗的活计,哪有她们窝在帐篷里挑羊毛捻毛线来得舒服?

“谢谢许大人!”妇人对许怀谦叩谢不已,实在是太感激了。

有了这些工钱,攒一个冬怎么都能够攒出一两银子了,到了明年,朝廷重新给她们家规划了田地,她们就可以拿这些钱给家里买农具或者置办些别的东西,缓个几年,没准家又起来了。

许怀谦让她们看到了希望,她们如何不感激他。

“谢我做什么,”许怀谦拉着陈烈酒躲开了,“这都是你们自己劳动所得,你们应该感谢自己。”

“感谢自己?”妇人们愣了愣,从来没有听过还有这种说法。

“感谢自己勤劳,”许怀谦朝她们笑了笑,“只有勤劳才能创造财富。”

说完,也不管这些妇人有没有听懂,许怀谦拉着陈烈酒快速溜了。

由于灾区的人还是挺多的,陈金虎的羊毛再多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帐篷,所以他的羊毛只分发给了妇人、姑娘、哥儿们的帐篷。

不是许怀谦歧视男人,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男人们都是干粗活的,像纺毛线这种细致活,能够干到他们崩溃,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男人心细,能做这种细致活。

可许怀谦不可能为了少数人去做那大量的返工活,所以就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他们。

等把羊毛分发下去,逐渐有毛线收购上来之后,许怀谦又找了些心灵手巧的姑娘过来,教她们织毛线。

条件有限,像王婉婉那种铁线钎子他肯定是给不起的,索性就让篾匠们做了些竹签子让她们织毛衣。

织毛衣看似很慢,熟练了之后,快的话五、六天就能织出来了,因此许怀谦给的工钱与纺毛线一样,一件毛衣五十文。

严格把工价控制在一天十文钱,这样大家都是一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