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载岁祭年(2 / 2)

加入书签

年以为参考。”

……

光幕上的片头虽然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此刻汴京城内围着石桌坐的三個人之间,气氛反而几乎降至冰点。

旁边的小黄门们噤若寒蝉,但又不得不遵圣命完整记录投于屋顶的内容,战战兢兢间好不难过。

赵光义努力想要挤出一个平和笑脸,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一张脸紧绷着,双眼牢牢锁定赵普。

只不过赵普的神色便要轻松很多,满脸的神游天外,好似无所察觉,但赵匡胤看得清楚——藏在下面的右手都攥拳了,可见并无表面上那般平静。

两人之间自然是不和睦的,这个赵匡胤再清楚不过,毕竟此前赵普失势罢相离京,相位空缺的情况下弟弟举荐了他的亲信为参知政事,且还举了另一亲信为枢密副使。

这种操作本属乱世常态,但光幕出现的极巧,明明白白告诉了他,唐末乱世自宋而终。

既如此,此前的一些传位打算那便需要重新思考,赵普顺理成章的火速重新回京,并一屁股将弟弟的亲信挤了开来。

这也是两人此刻如此不对付的原因所在,两人沉默的剑拔弩张下,赵匡胤显得愈发老神自在。

甚至还有空将全部心神放在观看光幕上——既然只说节日,那想来今天应当不需要受气吧?赵匡胤心想。

而且上次光幕结束时那些文字还需揣摩,什么叫付费?

不然,寻隙与这唐太宗请教一番?

早时他便试过能于石桌写字与那唐太宗隔空对话,但后来因为时时受气且邀了弟弟,便没再写过。

不过想想唐太宗那玄武门的狠辣劲也有点让赵匡胤犯嘀咕——要不沟通时候将弟弟想办法支出去?

(本章完)

inf。inf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