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2章 何以当归(1 / 2)

加入书签

长安的甘露殿和汴梁的广政殿内也皆尽失语。不过贞观君臣如今皆知倭侵之罪,更见得地球天宫之貌。故而多有慨叹此物不知造价如何,国与国相争不知是何等之景。秦琼与尉迟敬德更是相顾慨叹:我等斗将于后世有何用哉赵宋诸人则是惊叹了一下之后,便被赵普引导着去思虑海商之事了。“后辈说此物如此郑重,其多半在后世也非寻常之物,多半乃是采天外之物,合诸国之力,时日良久之下方有此‘小男孩’。”“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蒙元入中国,我宋修学之精要恐怕几经戕害,就如那理学,就如那算学……”故而最终赵匡胤也是叹了口气,将注意力从那大蘑菇上移开来,努力去思考在一统中原之前,先如何在海上令商路皆听宋令。毕竟吧,无论是看那韩世忠以水军决黄天荡之功,还是后世谈两宋成就时也总会强调航海发展,以及此前有所叹息的明朝禁海之政,都可以看出这近在华夏国门之前的海洋一直都是被忽视的重要疆土。既如此,他宋承盛唐,补上如此短板亦责无旁贷。【“小男孩”和“胖子”的爆炸直接毁灭了倭国的神国思想。但是在这种思潮上生根发芽的军国主义,却并未随着军国主义的垮台而消失。四千万遇难者的鲜血至今还在地下流淌,倭国供奉战犯的神社至今依旧灯火长明。时至今日,倭国在华夏所留下的伤痕依旧还没消弭。倭国自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对这场侵略抛开过往不谈了。十九世纪末,倭国无端挑起甲午海战,并最终夺取了夷洲岛。对这种侵略行为,倭国民间“个个兴高彩烈,人心欢腾”。就此,夷洲岛被倭国殖民统治了五十年。】模糊间就连朱元璋也感觉得到,光幕中这个少年郎声音似乎一时间悠远了许多,话语里似乎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但即使是这样,四千万人这个数字也一时间让他的呼吸几近停滞。不需要方才算那金银时的数字来佐证,因为他还清楚记得另一事。洪武三年曾谕旨,要求有司核实民数,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十年来经查不休,虽然还未完全结束,但户部那里已经有了一個模糊的范围:如今大明国约有户千万,有口六千余万。而这倭国竟能损四千余万华夏子民几与此时大明国相当第一时间心中冒出的想法便是难以置信,但回想起此前见那番国列舰百炮齐鸣的场面,以及后世话语虽平淡,但其中所蕴之意味重逾千斤,完全不似也没必要作伪。而作如此滔天之祸的祸首,竟还被倭国供奉享受血食“好好好……这倭国,咱记住了!”“咱子孙,也必不能忘!”“哪怕是倾三世之力,也必将……”话还没说完,咬牙切齿的明天子便看到屏风上的画面又是一变。那些浮现出来的黑白画面以及文字归于黑暗,随后画面缓缓亮起,一问一答的声音也传入他的耳朵。【那你们现在学的中国的历史,大概学了哪些】问话的声音敦厚,而最终画面完全亮起,映入其中的是一个笑容还带着羞涩的少女。即便妆容衣着与此明时完全迥异,但朱元璋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女娃……多半是咱淮西华夏子孙!”他流落淮西数年,对南方汉人的长相再熟悉不过了。而旋即也对这个问题满是好奇:“中国历史……后世史书是咋夸咱的”而在朱元璋身后,马皇后侧过头去不忍看,她蕙质兰心,已经有了模糊猜测。朱元璋期待的注视,最终得到的是无言的沉默,这也让他的眉头再次皱起来:“嗯……看来咱这千年青史也不好学……”【我学倭国历史。】明天子险些栽倒,但还是稳了稳心神:“知彼知己方能……”但画面中的再次将他所想击的粉碎,画面略微拉远,一个年长女性的声音也插了进来:【她历史有点弱…因为她现在喜欢倭国的那些…哦…噢!所以你们如果不想学这个中国的历史,可以选修倭国的历史】少女素净的面庞上双眼眨了眨,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道:【如果你觉得学分够的话】答案不言而喻。于是朱元璋忽地暴怒,一脚将旁的花瓶踹翻:“说汉言却又鄙华夏青史,安能如此!”“安敢如此!”“不识列祖列宗,唯学侵夏倭寇,岂为汉儿言”“这倭寇狼子野心,真敢以倭篡华”对明天子而言,方才观光幕被后世被桓侯被宋太祖敬称“洪武帝”,因驱寇复华所建立起来的骄傲,被这简单的一幕又重新砸了个支离破碎。按理来说他早应该对这一切习惯了才对。起兵以来所见的对蒙元卑躬屈膝者,何止千万但这不过后世一女童,她本应该读着洪武帝驱除胡蒙的故事长大才对,本应该记得这少年郎所说的四千万之血仇才对,但……画面重新暗了下去。【夷洲的问题比较复杂,不仅仅牵涉到倭国的问题,具体等以后说到郑成功大概能详细回顾一番。话题还是说回倭国,实际上从甲午海战往前逆推,会发现小男孩和胖子的降临,是倭国几百年来的自主选择。甲午海战四十年前,倭人学者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秘策》,相当具体的提出了“大地最初成立之国,世界万国之根本”,并认为“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并提出了“占领辽东,后下江南,方可灭中国”的路线。时间再往回倒推一百年,德川幕府时代舞台大戏《国姓爷合战》风靡倭国,是倭国武士在华夏横扫千军开进大明京师,要在这里建立属于倭国的国家。时间再往前倒推一百年,丰臣秀吉喊出了尽征大明四百州,迁都北平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