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7关靖(2 / 3)

加入书签

林间,袁熙心中说不出的压抑,要不是身边有那么多人,必定会惊得寒毛竖起。

休息途中,袁熙、贾诩、郭图、田豫,还有许褚这些近卫,围坐一起分吃热食。

袁熙放下了陶碗,担心道:“还未到白狼,路途就如此艰险。若是到了柳城,还有更加厉害地苦战,我怕兵卒们士气低落。”

“大将军地青州jīng兵,已经是可以傲视天下。若是换做其他兵卒,恐怕士气早就崩溃了。”郭图追捧评论说道。

“若是颜良、文丑在这,你定会被他们揍得起不了身。”袁熙笑道,虽然知道郭图是奉承之言,但听着也是颇为顺心。

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被称为贤明的君主。身边也要养着一两个这样的宠臣。

郭图笑了笑,没有辩解。有些事要适可而止,溜须拍马也是一门学问的。

“可是士气提升不上去。长此以往,很难一举攻克蹋顿啊。”袁熙担忧说道。

贾诩也放下了陶碗,缓缓说道,“在下倒有一计,乃效仿楚霸王破釜沉舟。”

“啊!断掉退路?”郭图惊道。

“此处没有舟船,山路也不可能破坏掉。”

贾诩摇摇头,解释道,“其实我等将领都知道,即便是速战速决,军中的粮草牛羊也不够再回幽州之用。在下说地是可以将此事跟兵卒说明,必须攻占柳城夺取一批牛羊粮草,才能保证顺利回到幽州。如此将士们人人都会下死战地决心。”

“不行啊!”郭图连连摇头,说道,“这是自乱阵脚之举,难保兵卒不会哗变。”

“在下看还是可以公布的。即便我们不说。那些押运粮草的兵卒也会猜忌,要是在决战时传遍全军,那才是使兵卒哗变。”阎柔地声音从前方传来。

袁熙让他坐下,问道:“你不在前面开路,跑来我这中军,莫非有险情?”

“最前探路的兵卒已经回来,据他们说只要再翻过两个山岭。前面就是一片坦途了。”阎柔答道。

众人的心情一下子都开朗起来,任谁也不愿继续在这深山密林中行军了。

袁熙点点头,“传令给各个领兵的将领,让他们宣布军粮的消息。要他们多选能言会道之人,到兵卒间晓以利害。并让他们带上亲兵压阵。”

袁熙心说贾诩出的计策,倒每每是攻心之毒计。此举要是把握得好,将会逼迫全军下死战地决心,真不愧是有陈平之谋的毒士。

“不知蹋顿此人会如何应战,可有反对蹋顿地人在?”袁熙问道,毕竟如果能离间他们,导致他们内部分裂,是最省力的事情。

郭图立即答道:“先前已经跟少将军说过三郡乌桓各部的情况,左先、蒙弥、阙卑等八个部落是蹋顿嫡系,其人马最多战力也最强。sè楞等三部被兼并不久,他们对蹋顿未必全部归心。其中sè楞部地头领乌古那是个人物,先前袁公也想用他来制衡蹋顿。”

“可用军中地乌桓兵化作牧民,派段匹磾先一步打探联络sè楞部。”阎柔建议道。

郭图摇摇头:“乌古那虽然不服蹋顿,但他也不敢明着发对。先前我跟他联络过几次,但他迟迟没有行动。说是要看准时机。”

“他这是要到蹋顿陷入困境时。才敢倒戈啊!如此根本不能发动他来相助攻打蹋顿。”阎柔说道。太宗皇帝李世民北伐联络突利可汗时突利可汗也是如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诸位大人,可容在下说一句否?”阎柔身后一个军司马说道。

袁熙看去。见那个军司马四十年纪,留着一副短须,样貌倒也普通,只不过他的眼中,透露出沧桑的味道。

“你且说来,若是能献出良计,我当重赏。”袁熙说道。

“在下认为只要派支轻兵,先搓一搓蹋顿的锐气。那样乌古那必会心动,届时晓以利害劝,他就很可能倒戈相向。”那军司马说道。

“先派出一支轻兵搓蹋顿锐气?”郭图瞧不惯他一个小小军司马,竟敢妄言军机,于是冷笑道:“你可知大将军定下的谋划,是一举攻克蹋顿,少数轻兵必不能一举全灭蹋顿,那样就暴露了我军行踪。”

那军司马向拱手对袁熙道:“我军步骑各占一半,能潜行至柳城四百里处已经十分难得,想要全军突然出现在柳城下是不可能的。倒不如遣一支轻骑,前去袭杀一番,一来能搓伤敌军士气,二来能探查地形和消耗敌方实力。然后等步卒到达再步骑配合,一举攻克乌桓主力。”

袁熙仔细想了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他看向了贾诩,见他也是轻轻点头。

“没有步卒配合,仅凭骑军深入乌桓屯重兵地心腹。能否战胜乌桓突骑实在是未知,此举是否太冒险?”袁熙问道,他要听听这个军司马地见解。

那个军司马晒然一笑:“大将军如今倒怕了起来,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将军,只要战法得当。五千汉家jīng骑,当可驰骋于数万乌桓骑军之中。”

“五千骑对数万胡骑!你是在说霍骠骑征伐匈奴之事么?”郭图冷笑道:“胡人内迁后习得了,铸造铁制兵刃之法,已经不是当年手持青铜的匈奴人了。”

那个军司马不卑不亢道:“就在本朝也有如此战例,前奋武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