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食品厂招工人生百态(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天,古月村符合条件的人家,全都整装待发。

宋为民也相当重视,去胡大山家请出了胡家国,赶着驴车送这些人去考场。

食品厂的招工,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家子,还关乎着他们整个村。

一旦有人考中,那他们在县城也算有人脉了,所以全村人都很重视。

虽然符合条件的拢共也才有五个人而已,不过村民们还是对他们抱以了极大的信心,当然知青们不算他们村的人。

孙文明和胡七信站在送行队伍里,满眼羡慕。

成为工人啊,谁不想呢,只是他们连小学都没毕业,根本就没有资格。

王思韵倒是符合资格,但她没有报名,她的成分问题始终是悬在她头上的一把大刀。

但是知青点的其他知青都参加了,包括医务室的刘红芬。

这年头,工人的身份很吃香的,好多人都为成为工人而深切的努力着。

而这一切的源头,唐半夏和温沐白,压根就没凑这个热闹。

大冬天的,在被窝里睡觉不香吗?

出去吹那冷风干什么?

尤其是臭小子不在,夫妻俩好不容易过个黏黏糊糊的二人世界,热炕烧着,夫妻俩笑着闹着,别提多惬意了。

外边。

村里的人就做不到这么淡定了,大家伙也不怕冷了,三三两两的聚在村口,等着去考试的人回来。

食品厂的考试,就一上午的时间。

到了中午,眼尖的人就能看到胡家国赶着的驴车过来,“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霎时间,村民们一窝蜂的涌过去,跑的最快的自然是那五人的家人。

其中胡月牙赫然在内,黄小翠跑到闺女面前,暖了暖她冰凉的手“咋样?成了不?”

胡月牙面色很不好看,其他四个人也是,面对家人殷切的目光,无人羞愧的无地自容,张了张嘴“题挺难的。”

只这一句话,大家伙心都凉了半截。

以王海军为首的知青们,看着面色灰败的村民们,心里颇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感觉。

看吧,这就是他们和那些泥腿子的区别,他们觉得难的题目,在他看来却是小菜一碟。

这其中,杨智博是最自信的,他平时为了凸显自己文化人的气质,书是真没少看。

一群知青们昂首挺胸的路过村民们,只觉得扬眉吐气。

然而村民们一个眼神都没分给他们,只跪着安慰村里的孩子们了。

唐景辉在知青里面,默默的走过,然后跟着蔡明阳他们一道回了新知青点。

到了以后,蔡明阳迫不及待的问“景辉,你觉得题难吗?”

“不算难。”唐景辉毕竟是应届毕业生,那些题目对他来说挺简单的。

蔡明阳听完以后一阵泄气“我最后两道大题都没写出来,我应该是完了。”

他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就没那么好,下乡这两年,把知识全忘光了。

能答出前面的来,还多亏了唐景辉这段时间给他补的课。

想想就懊恼的厉害,摆脱繁重农活的机会就在他面前,他却没有抓住。

唐景辉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就悄悄的出了知青点,出门的时候遇到周成明,两人互相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周成明看到唐景辉往唐大夫家走去,眼底闪过羡慕,真好,下乡还能见到自己的亲人。

羡慕一瞬,他又低下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另一边。

唐景辉到了小姑姑家,第一时间就是去看小表弟“团团,团团,我是大哥哥。”

受老父亲的影响,他对唐家的每一个人都极尽爱护,尤其是下面的弟妹。

不过唐家人都分散各地,平时除了亲弟弟,他见别的弟弟的机会也不多。

唯有唐景曜,是他看着出生,也是他看着从一个丑孩子长到现在白白嫩嫩的样子,竟然有种诡异的老父亲的心理。

抱着小表弟,他说起了这次考试的情况“人特别多,我进去的时候鞋子差点被挤掉。”

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是一点都不差。

至于考试题目,他只说了一句“不算太难。”

看他矜持的样子,唐半夏就知道他有十成的把握,“你没去大姑姑那看看?”

“没。”唐景辉缩了缩脖子。

比起小姑姑来,他有点害怕大姑姑。

无他,大姑姑每次见到他,那嫌弃的眼神,好似再说,唐启诚怎么有这么一个废物儿子。

伤害性很大,侮辱性也很强。

“有这么可怕吗?”唐半夏捏了捏儿子的小手,有些好笑。

大姐有时候是促狭了一点,但对下面的弟妹都是很爱护的,更别说小一辈了。

隔三差五的给团团送东西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